当前位置: 西部国际博览会 >> 西部国际论坛 >> 论坛成果

2011泛亚绿色发展合作纲领

发布时间: 2012-05-15 来源: 查看原文

 

1    综述

1.1  20111020由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组委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在成都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马尔代夫副总统默罕默德·瓦希德,密克罗尼西亚副总统阿利克·阿利克,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副总统塞义夫··伊迪,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项目事务服务厅总干事麦守信,冰岛财政部长斯泰因格里姆尔·西格夫松,荷兰议会资深参议员、参议院前议长范德林登等出席论坛。

1.2  与会各方认为,绿色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既是世界各国“绿色新政”制定的近远期发展目标,也是应对和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表示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在开展绿色经济领域研发,加快引进绿色技术,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和绿色技术利用水平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绿色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1.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全球最大的多边发展援助机构,联合国系统促进发展活动的中心协调组织,将全力推动泛亚绿色发展的国际多边交流合作,在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助推泛亚绿色发展。

1.4  与会各方本着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就应对气候变化、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修复生态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同意发表《2011泛亚绿色发展合作纲领》。

2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1  推动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坚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战略政策对话,共同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

2.2  完善低碳行业国际体系。积极参与制定行业能效和碳强度国际标准、标杆,进一步加强泛亚低碳产品领域的标准、标识、计量、核算、认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泛亚碳排放交易市场和机制。

2.3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泛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重点加强泛亚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排放行业的低碳技术、设备、产品的合作研发、互助转让和推广应用,有效控制泛亚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或减轻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强度。

2.4  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积极推进建立泛亚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搭建森林恢复和管理经验交流、政策对话、人员培训等活动平台,加强在人工造林、森林恢复、森林管理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泛亚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2.5  开展气候变化协作研究和监测。加强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等研究合作,合作建立区域陆地、河流和海洋温室气体观测监测系统,为开展泛亚气候影响评估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研究和观测依据。

2.6  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机制。共同推进建立平等、共赢的区域气候变化应对政策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强在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国际合作,大幅提升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7  开展国际援助。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方针,强化泛亚国家之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帮助、支持。

3   大力倡导资源节约

3.1  推进工业节能。重点开展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高耗能工业的高新科技、节能技术、节能管理等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开展行业节能降耗共性问题国际研究合作,推动高耗能工业的节能降耗。开展高新科技研发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畅通产业项目国际投资渠道,优化泛亚工业结构,降低工业产值平均能耗。

3.2  推进交通节能。深入推进泛亚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泛亚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优化线路设计,优化运输设备,采取低能耗的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全面降低区域交通运输能耗。

3.3  发展节能产业。加强节能技术、节能产品领域的能效标准、能效标识、产品认证等方面的国家间交流,合作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国际化发展。

3.4  加强水资源节约。合作开展跨界水源勘探、科学开源、合理利用,合作开展跨界河流治污、水量水质监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交流运用,探索再生水、矿井水、海水淡化和苦咸水研究利用等。

3.5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合作推动地质矿产风险勘查开发,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开采、回采、选矿回收等技术和管理方法,畅通矿产资源流通运输途径,优化泛亚矿产资源配置利用。

3.6  新能源技术研发运用。重点加强在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的科技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让,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的技术升级、产业化普及和产品推广运用,力争海洋能技术取得较大进步。

4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4.1  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在探索农业高效生产方式,集约利用土地,节约利用水资源和能源,改善土地、水体等资源品质,提高农业资源持续力和承载力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合作开展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自然生态规律研究,有机耦合农业循环产业链技术研究,建设农业生产循环经济形态。

4.2  构建清洁工业。加强在减少工业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风险,实现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等方面的国际研究合作。重点加强在工业高效管理、生产技术、高质能源、高性能设备、高功能材料和区域产业链接技术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传统工业的绿色升级和清洁工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

4.3  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在余热利用、中水回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设泛亚再生资源、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促进废旧零部件和设备,以及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橡胶等工业废品在泛亚的资源化再制造、再使用,构建泛亚资源循环利用大环境。

4.4  倡导绿色消费。共同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畅通泛亚节能、节水、环保型产品的贸易通道,探索实施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逐步提高泛亚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深化在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等方面的经验交流。

4.5  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在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国际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等。

5   有效保护修复生态

5.1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重点加强水源地保护、河流环境保护、河流污染防治等。深化重金属污染治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颗粒物污染防治,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恶臭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泛亚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泛亚复合型大气污染。

5.2  完善环境监督体系。加强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科技、政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区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等合作机制,合作建立区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风险预警及控制体系。

5.3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跨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合力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5.4  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加强跨界天然林资源保护,探索合作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等。加强跨界森林草原管护,探索合作实施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加强区域生物安全管理,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防范物种资源丧失与流失,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2011·10·成都

 

编辑:xbhsw

相关附件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四川博览事务局
  • 邮编:610016
  • 地址:成都市督院街70号中合楼
  • 经营许可证编号:蜀ICP备05030067号
  •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wcif.cn 
四川会展 西博会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