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日报
聚合,筹谋,交流,分享——昨天下午,作为本届华商大会重头戏之一的15个分论坛“开坛论道”,参会华商在精心设计了主题的各个论坛上激荡脑力、碰撞智慧、分享经验、交流情感。
华商品牌,世界精品—东亚圆桌会议
支持华商创造品牌经济
嘉宾:董松根(中国贸促会副会长)
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侨为祖国及世界经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以世界精品为主题,正是为了要促进华商企业紧跟世界发展浪潮。贸促会将大力支持华商事业,支持华商创造品牌经济。
嘉宾:郑佳怡(交通银行胡志明市分行总经理、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会长)
希望国内华商通过我们的平台主动“走出去”,为会员提供维权方面的帮助,商会和商会之间可以加强交流。
嘉宾:西牟田洪明(日本洪高贸易有限公司社长、日本华人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只要有太阳晒着的地方就有华人。这就是品牌,没有什么能胜过华商大会这个品牌,也希望华商大会组委能够建立一个解决商业问题的平台。
华商与社会慈善事业论坛
献出真心即为慈善
嘉宾:曹德旺(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
并非有钱人才能做慈善,慈善也可以是困境中的一丝理解,或是一个安慰的眼神,每一个人献出一片真心即为慈善。
嘉宾:赵涛 (步长制药集团总裁)
现代慈善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搭建良好社会平台,如政府层面积极健全完善慈善法制。企业家在做慈善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作秀嫌疑。
华商投资权益保护论坛
鼓励与支持很重要
嘉宾:田长桉(美国联邦快递集团高级顾问)
鼓励支持广大华商回国投资。
全球服务外包创新峰会
内容简介:全球服务外包创新
世界华商组织发展论坛
世界愿与华商“对接”
嘉宾:蔡其生(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
相知无远近,万里若比邻,让我们一起携手建起造福世界华商的千秋伟业。
嘉宾:谢国民(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都说过江龙斗不过地头蛇,大家要记住我们是过江龙碰到地头龙,不是地头蛇,我们要有特别的技术,不是有钱就够了。
嘉宾:刘锦庭(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
中泰建交以后,泰国中华总商会是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泰国机构。
嘉宾:霍震寰(香港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
随着环球经济不断转型发展,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配合瞬息万变的商业经营环境。香港企业在专业服务、管理制度等方面与国际高度接轨,愿意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做好引路。
嘉宾:纪辉琦(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
印度尼西亚需要华商,印度尼西亚需要中国。我希望你们来印尼投资,如果你觉得我的服务不够好,我把电话(号码)给你,你随时给我打电话骂我,这是我们中华总商会的承诺。
岛国发展论坛
内容简介:岛国发展
海外华商新形象论坛
如何树立华商新形象?
嘉宾:李雪琳(英国浙江联谊会会长)
我的先生是英国国会上议院副议长麦克·贝茨勋爵,他近日开展的为叙利亚难民儿童慈善募捐活动,得到很多海外华人积极参与,他在发言中经常提到“海外华人、中国华人大爱无疆”——海外华人积极参与慈善正改变着很多人的认识。
嘉宾:张晓卿(马来西亚常青集团执行董事)
当追求经营、技术进步、企业成长的时候,要注意教育和文化,不能把追求利润当成全部,要怀有创业的气魄,也要有人文的关怀。
嘉宾:赵先生(来自芬兰的华商)
华人华侨过去是被人同情,现在是被人关注。我们华商新形象,第一要讲规矩,第二要遵守法律,尊重当地文化,此外要多讲奉献,并且要利用媒体来改善华商形象。
青年侨商论坛
希望新一代侨商能常回来
嘉宾:赵勇(中国侨商会青年委员会主席、富华集团总裁)
自己创业的是1.0代,随父辈母辈一起创业的是1.5代,还有要接班的2.0代、3.0代……随着华商影响力越来越大,顺利完成新老交替、承上启下已成为难以忽视的问题。
我们希望新一代侨商能够经常回来,并不是说父亲这一代投资完就断了,从政策上也要让他们多学点,感情上加深点,他们回来看一看,对祖国的发展会非常有触动的。
1.5代跟2代的区别是直接参与而不是交接,1.5代跟上了父母的发展、无缝对接,大部分人都属于这个群体,很多人对富二代有不好的印象,其实不应如此,不是父亲有钱了,就是富二代了,我们都应该是奋斗的一代(赵勇自己也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母亲——一直驻留在胡润富豪榜上的中国女富豪陈丽华,所以此前也有媒体称一向低调的他为“非典型富二代”)。
华商企业跨国发展论坛
内容简介:华商企业跨国发展
海外华裔人才来华创业的机遇与挑战论坛
人才“引进来”形式可灵活多样
嘉宾:贡毅(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津通集团董事长)
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人才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创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未来会有很多商业机会。
嘉宾:李山(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三山公司创始合伙人、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副主席)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带来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生发,酝酿了更多的机会与机遇。
嘉宾:段燕文(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家为吸引华裔人才,在政策上给予很大扶持,如千人计划等;而各个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人才吸引政策;在专业领域,也有一定的技术扶持,如2011协同创新计划等,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良好举措。而作为创业者,来华人才也应该具备“留下来、做得好”的能力。
家族企业论坛
下一代接班人培养很重要
虞江波、虞江威(新光集团)
作为下一代,自己从老一辈那里继承了很多无形资产,我们继承的不仅是物质,还有前代人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这些精神是后代都值得延续下去的。
嘉宾:范博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研究家族企业15年的资深专家)
持续发展与传承是华人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华人企业是在动荡的商业环境中生存的,任何一个变化都可能为民营家族企业带来冲击。家族企业的优势取决于家族是否有无可取代的为企业增值的特殊贡献。
嘉宾:曹慰德(万邦集团董事长)
家族企业内部既要讲奉献,也要有严格的公司化经营管理。
中国西部大开发华商成功新天地论坛
天时地利人和西部准备好了
嘉宾:谢国民(正大集团董事长)
我们可以说是第一家在四川投资的侨商,在四川省的投资都是赚钱的,投资中国西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已经决定在四川省投资250万头生猪的项目,从饲养到加工、深加工、销售,要投资100亿美金。
嘉宾:曾宪章(美国“百人会”会长)
谢国民董事长投资生猪项目,那么我希望把猪的粪便变成绿藻,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嘉宾:张钟浚(美国“百人会”副会长、美国时代华纳有限公司董事)
在西部大开发中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把成都变成大西部的中心城市。希望广大华商鼓励当地学生来中国学习。
嘉宾:陈五福(美国“百人会”成员)
西部天时加地利,促进人和成大器,发展蓝色新经济,窈窕淑女内涵深,含苞待放满都成,远来华商眺西润,开发西部赋名声。
华商与中华文化论坛
使命召唤华商创办华文学校
嘉宾:梁冰(泰国华文民校协会主席)
我的名字叫梁冰,今年82岁了。你们不要觉得我又凉又冰,我的心是热的。我认为赚了一些钱后,应该回报华人社会,办华文学校就是希望中华文化在更多华人群体中传承。东南亚不少华文学校办得很困难,但华商们很努力。中国侨办、汉办派出了很多志愿者到海外教华文。但相比外派大量老师,多培养本土华文教师更好。现在泰国的教育部长对华文很关心,这是华文教育在泰国发展的良好机遇。
携手华商共促民企“走出去”论坛
企业“走出去”海外华商是桥梁
嘉宾:霍建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走出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民营企业家们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走出去(他以翔实的数据,给大家描绘了民企“走出去”的“路线图”)。
嘉宾:郑跃文(科瑞集团董事长)
民企华商携手,才能共享发展成果。因此,民营企业要借助世界华商大会的平台,瞄准互补性强的海外华商企业,积极洽谈,推进合作。
嘉宾:刘沧龙(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四川宏达董事局主席)
中国企业“走出去”,一般会在当地的文化、法律法规、市场讯息上遇到挑战。而在这方面,海外华商经过多年发展,积淀有丰富的经验,具有国际化视野,在文化习俗、讯息掌控、人才把握上具有优势,海外华商是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桥梁和合作伙伴,海外华商在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城镇化战略发展机遇论坛
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
嘉宾:李文正(印尼“钱王”、力宝集团董事局主席)
亚洲经济已经进入了“中国因素”时代。1991年印尼经济很不景气,我经营的银行有几位客户没法还债,便拿地赔给银行。这么大的地,卖又卖不掉,我就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把它们如何消化掉。在东边的13平方公里上,我修起了医院、建起了国际学校和大学,设了购物中心。20多年过去,当年无人愿意接手的荒地变成了雅加达的医疗、教育、娱乐中心,地价自然也是飞涨———我接手的时候是10美元一平方尺,现在是2000美元一平方尺。
嘉宾:许荣茂(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
城镇化需要科学制定实施路径,各地应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国外有很多小城市发展例子可以给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瑞士小镇达沃斯、美国硅谷等。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田程晨 白茹 董亮
陈艾 黄尚斐 杜蔚
成都商报记者 王冕 吕波 余文龙 江然 曹逸韵
成都日报记者 袁弘 华露艳
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