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部国际博览会 >> 走进西博会 >> 历届回顾 >> 第十一届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北杉在中国东西部民营企业合作发展恳谈会上的演讲

发布时间: 2011-05-16 来源: 查看原文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宋北杉的演讲

(2010-10-21•成都)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在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天府之国”,共同探讨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全国工商联向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参会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刚才,四川省政府副省长陈文华同志介绍了四川发展情况和美好蓝图,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四川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四川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项重要指标在西部位列第一。四川良好的产业基础、市场空间,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中央提出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启了西部大开发的新征程。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离不开民间投资的全面启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加快发展。下面,我就民营企业如何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更好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在参与西部大开发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面临大好形势和重大机遇,广大民营企业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寻找机遇科学发展,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一)把握发展趋势,明确战略定位。适应新一轮世界经济变革和调整,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日益融合,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研发设计、产品营销、电子商务、战略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服务业正在从传统的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变,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创新层出不穷;传统产业正在从简单的技术改造向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正在成为发展潮流。民营企业要把握这些发展趋势,从自身实际出发,重新审视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发展战略。


    (二)积极调整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企业调整结构要发挥主动性,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的结构调整越自觉、越主动、越及时,发展质量就越高,发展后劲就越足,发展活力就越大。企业调整要注重全方位,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调整组织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整体竞争优势。企业调整结构要坚持经常性,充分认识结构调整既是阶段性艰巨任务,又是经常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在调整结构过程中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工业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新技术正日益成为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谁占领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占领未来工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民营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科技支撑,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更低的消耗创造更多的产出,以更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财富。要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从做产品提升为做标准,参与国际商业规则制定,逐步增强发展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搞好节能减排,努力实现低碳发展。民营企业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国家产业导向,坚持绿色投资原则,积极调整投资结构,主动跟踪并投资于低碳产业、产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从优化升级和有进有退两方面入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对耗能高、污染重的产能加快淘汰和升级改造步伐,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全力推行清洁生产。资源配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核心是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耗费数量;二是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核心是在把具有可选择用途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生产用途过程中,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得到最大的产出。民营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应该采取既基于国情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技术路径,制定清晰的阶段目标和可行的优先行动计划,把“低碳化”相关指标整合到各项计划和管理制度中去,探求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二、在参与西部大开发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发展形势和任务,面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我们的民营企业领导者必须以现代企业家的高标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探索中,勇于接受锤炼,全面提高素质。


    (一)强化战略素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企业有无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否科学,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能否抗风险、可持续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民营企业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现在大多数还属于中小企业,这种发展历程和发展规模使得许多民营企业不注重、不善于制定和完善企业发展战略。特别是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一些民营企业决策者由于缺乏审时度势的战略修养,不能主动求变,思路还不够清晰,行动还比较盲目,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必将被淘汰的政策规范下,可能有一批企业因越不过这道“坎”而面临生存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及众多领域和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先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思路决定出路,企业发展战略就体现着企业的发展思路,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出路。因此,要想成为现代企业家,就必须坚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树立远大的目标,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形势、判断趋势、把握未来,特别是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自己和企业的发展与时代前进的潮流紧密结合起来,以新的思维运用新的战略和方法,不断解决现存的问题,也就是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成为具有战略修养的科学发展推动者。


    (二)坚持终生学习,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折旧”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样一个知识日新月异、局势瞬息万变的时代,民营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其领导者树立强烈的“职业风险”意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注重提高学习能力,带领建设学习型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思想的解放,包含着内容的解放,同时也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如果放松学习,不及时“充电”,知识就会迅速老化,思想就会很快僵化。如果我们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感觉理所当然,缺乏以新的视角进行探索的新思路,那就看不到也提不出问题,抽象不出规律,解决不了矛盾。尤其在重大问题决策中,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技术的竞争、管理的博弈。因此,要想成为现代企业家,就必须自觉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以发展战略谋划、人才队伍建设、企业风险管控、公共关系高层协调为企业家自身管理企业的主要职责,树立“少干就是多干”的思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创新企业发展战略上着力,把好企业发展的“方向盘”,做到驾驭有方;要在规范企业管理制度上着力,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两本”管理,健全预测、预警、预案一体化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有道;要在建设企业文化上着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做到发展有根。


    (三)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创造发展奇迹。创新是现代企业家的必备素质、重要责任,体现的是精神境界,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如果说改革开放激发了中国人的创业激情,那么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除了要保持创业激情,更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使自己的企业能够成为长于研发设计的“头脑公司”,而不甘于做只赚加工利润的“手脚公司”。发扬创新精神,就要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创业,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要不断吃新“螃蟹”,必要时也要敢于吃“鳄鱼”。“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将是民营企业集中创造奇迹的展示时期。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奇才”创造奇迹。民营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储备,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国际人才、创新型人才,广泛吸纳人才、真心对待人才、放手使用人才,形成支撑企业创造奇迹的人才队伍。因此,要想成为现代企业家,就必须着眼未来发展大势,围绕国家发展大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发展奇迹来。


    (四)勇担社会责任,修炼持久人格魅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认可程度,往往决定着企业发展的现实空间和长远潜力。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发展生产、回馈社会的价值理念,不仅有利于社会进步,也有利于企业发展。作为民营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好企业、提供好就业、关爱好职工是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维护市场秩序、严格诚信守法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扶危济困、产业报国是企业的长期社会责任。民营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感,是其内在品德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实践证明,民营企业能否长久发展,关键要看其领导者的人品、眼界、心胸是否具有持久的人格魅力。产品如人品。德,得也。无德者,既不能得人心,也不能得财富;既不能留住人才,更不可能经营好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和光彩事业,当前特别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民营企业是人民群众就业的主渠道。只有劳动关系和谐了,才能巩固就业、促进就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因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营企业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增长稳步增加的机制,及时足额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切实搞好劳动安全保护,加强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和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使其更加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因此,要想成为现代企业家,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勇担社会责任,由传统的“资本发展战略”转为“人本发展战略”,由“广告营销”理念转为“人文营销”理念,由“人治管理”转为“人本管理”,以自身的良好品德、人格魅力赢得职工尊重和社会信任。


    三、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一年迈上一个千亿元台阶,去年突破7 000亿元大关,达到7 663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攀升到54.2%,民营经济税收773亿元,占全省税收比重的45.5%,从业人员达750多万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1%。今年上半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4 12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5.3%,发展潜力很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四川省增强经济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让各地民营企业真正能落户四川并成长发展,就要继续落实好《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具体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决民间投资准入难的问题,深化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规范投资准入门槛设置,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补充,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才能为民间资本在四川的蓬勃发展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给予信贷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


    (二)要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三)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


    (四)要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


    希望四川和我们西部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引导,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积极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金融支持、法律服务、员工培训等服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突出困难,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要结合最近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职能作用,帮助工商联更好地团结、凝聚、引导、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最后,希望更多的民营企业站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共同的新的起点上,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精诚合作,在西部崛起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事业舞台。


 

编辑:xbhsw

相关附件   
    关于我们
  • 版权所有:四川博览事务局
  • 邮编:610016
  • 地址:成都市督院街70号中合楼
  • 经营许可证编号:蜀ICP备05030067号
  •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wcif.cn 
四川会展 西博会
联系我们